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5339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 结果 经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有大部分患者有吸烟史,患者还合并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等,经痰培养试验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阳性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约79%以上的患者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胸片无特征性结核表现,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容易误诊。 结论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复杂多变,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容易被漏诊,所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诊断;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2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迁延不愈导致气管发生病变,出现气道受阻及气流受限,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受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位。随着社会人口呈现老年化,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也导致许多患者还并发肺结核感染[1]。本研究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出现的诊断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来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51.4±2.2)岁,其中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有47例,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73.43%;曾患过结核病或接触过结核病患者的有31例,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48.44%;患有单纯支气管炎的患者30例,占45.87%;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33例,占51.56%。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疾病和肺结核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患者进行结合菌试验、X线或肺CT平扫检查。同时给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苦难等症状,再加强患者的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根据肺结核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遵循常规的治疗原则,即: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患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后结果显示,有11例呈强阳性反应,27例患者呈阳性反应,有20例患者出现隐形反应。经结核抗体检测后结果显示有21例(32.81%)呈阳性反应。经抗酸杆菌涂片检测呈阳性的有37例,隐形27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有31例升高,有33例正常[2]。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进行X线或肺CT平扫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双肺呈现低密度影,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紊乱,其中伴有纤维索条样影38例,7例弥漫粟粒样病变,有39例发生钙化,实变7例,15例伴不同程度的空洞,11例发生胸膜钙化,呈浸润性病灶有28例。还有部分患者还合并了胸腔积液,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4例合并肺不张。根据患者肺结核发病的部位统计发现,其中31例发生在非肺结核好发部位,有23例发生在双肺肺尖、后段,有7例发生在右肺中叶,3例发生在下叶背段[3]。

    2.3 治疗效果

    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苦难等症状,再加强患者的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根据肺结核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遵循常规的治疗原则,即: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患者经治疗后有42例患者症状缓解后出院,有效率为65.62%,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常规的治疗,定期到门诊进行检查;有14例患者的症状好转,但是仍需住院治疗;还有8例患者因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导致治疗无效并恶化死亡。死亡率为12.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2d。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发生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疾病,而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未获得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疾病逐渐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有肺结核的机率十分高,根据相关文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到引起肺结核的一种独立因素,而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患有肺结核的机率更大。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不足及各个器官功能下降,患者长期咳嗽、咳痰,为缓解症状,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不仅是免疫功能收到抑制,更是局部组织软化,最终会诱发肺结核的发生[4]。

    根据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1)患者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无明显低热、盗汗、乏力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胸痛症状。(2)男性多于女性,且有长期吸烟室的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患者。(3)经查体后可以有肺气肿及相应的心脏体征,无明显结核阳性体征,肺部偶可闻及干、湿啰音。(4)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晨痰涂片、抗酸杆菌试验检查阳性率较高,但是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抗体试验阳性率偏低[5]。(5)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体征,且肺部炎症表现明显,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呈现斑片状影,需要和一般炎症相鉴别;胸部CT平扫可见明显斑片状或索条状阴影,部分患者还可在胸部CT片上发现沿血管或支气管走行发现细小病灶,以及不同程度的空洞等。

    由于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所以本研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在进行这两项主要治疗的时候,还要给患者补充营养,对于咳嗽、咳痰严重的患者应该给予祛痰、镇咳治疗,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灵活的治疗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症状[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有效率为65.62%,临床效果较好。因此,对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时候,医务人员要认真,谨慎,注意每个细节,避免出现遗漏导致误诊或漏诊,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而患有慢性支气管呀的老年患者也应该及早治疗疾病,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考文献]

    [1] 孙家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及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15):2086-2087.

    [2] 杨姣,郝青林,张力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62例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3(28S1):115-116.

    [3] 张秀莲,蒋胜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7-68.

    [4] 陈育文,陈苑美,蓝光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9):48-49.

    [5] 张汉华,许先进,李琴,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35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55-3056.

    [6] 唐诗枢,胡永和.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J].医药前沿,2012,(23):222-223.

    (收稿日期:2013-05-15), 百拇医药(孙砚诚)